新诚成语中年级初稿 -
新城域小学校本教材系列
新 诚 成 语
(第二册)
主编 费秋林
昆山市玉山镇新城域小学
主编 费秋林
责编 王昊箐
本册编写:张 洁 宋静怡 王 纯 金玲芳
新诚成语 玉汝于“成”
(序言)
202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强调: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
一个人,要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就必须根深;一个家,要生活幸福,平安美满,就不能忘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就必须传承好民族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虽历经外来文化的冲击,却依然顽强生长并在扬弃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树大根深的重要依存。如何面向新时代小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重大课题。
成语言简意赅、含义深刻,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是汉语词汇里极具生命力和表现力的部分。它朗朗上口,易学易用,内涵丰富,适合儿童诵读、感悟、探究、积累、运用。为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凸显办学特色,我校于2017年3月成为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成员单位,10月成为研究会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单位,继而围绕“成语+课程”进行了系列实践和探索。
我校主动对接研究会专家的指导和培训,积极承担研究会省教研重点课题《中华成语文化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之子课题的研究,并于2018年6月在南京师范大学参加开题论证会。在认真听取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子课题方案,细化工作措施。
2019年3月,我校《“成语+”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获批苏州“十三五”规划年度立项课题。我们设想,通过此研究,结合研究会子课题的研究,构建成语校本课程,开发成语校本教材,总结推广适应小学学段特点的关于中华成语文化传承的经验,给新诚学子留下一段富有传统文化因子的成语记忆,培养健康的行为方式。
一是开展“成语+活动”的研究。开辟成语文化园,布置适合小学生阅读掌握的成语文化基础知识,展示学生校级成语获奖作品;构建成语文化廊,归类布置成语,穿插成语故事、成语游戏、趣味成语等内容;开展“每日一成语”活动;设计“成语积累卡”,方便随手记录学到的成语;将每学年第二学期举办成语节确定为工作惯例,组织演成语剧、绘成语画、写成语书法、讲成语故事等比赛。
二是开展“成语+教学范式”的研究。一是研究如何教学成语;二是研究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凸显成语。2019年4月,在研究会课题中期评估活动中,我校青年教师王文舸执教的《揠苗助长》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三是开展“成语+课程评价”的研究。三到六年级学生,依托“每日一成语”“每课一聚焦”两项活动,每学期完成一张成语积累卡计150个成语,至六年级毕业,约1200个,由语文老师负责评价,考查正确率、理解度和掌握量;依托开展的演成语剧、绘成语画、写成语书法、讲成语故事等活动和每班一块的成语展板、校成语文化园,在活动展示中接受伙伴动态评价。一、二年级通过听教师讲成语故事,能独立绘成语画、简单讲成语故事,作为低段成语课程评价手段。
四是开展“成语+立德树人”的研究。明晰立德树人目标体系,完善育人架构,优化育人途径,发挥成语独特育人功能。此举还有效推动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成语活动中来,和孩子同学习、共成长。
三年时间,传习成语文化,逐渐成为我校特色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校园,逐步成为成语文化展示园、成语研习馆、成语教科书。越来越多的师生习惯于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学成语,积极用成语,体验成语的独特魅力。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趁此大好形势,我们快马加鞭,集合骨干教师力量,编写并推出校本教材《新诚成语》。
《新诚成语》依照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特点,编成一套3本学生用书,形成梯度序列。还相应设计一册教学方案,作为教师用书,保障教材使用实效。我们希望,本套4本教材的面世,能促使我校成语传习活动告别“零打碎敲”,走向更有趣、更规范、更科学、更高效。
当然,文化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需要时间的积淀,贵在持之以恒。既然种子已经播下,收获就大有可期。我们相信,成语,必将成为学生浸润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民族精神养料的通道和种子。
新发于硎 成城断金 不分畛域 同声相应
孟母三迁 蒙以养正 有风有化 安详恭敬
中华成语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万古流芳
孺子可教 如沐春风 澡身浴德 熏陶成性
聚沙成塔 持之以恒 日濡月染 有志竟成
承前启后 一脉相承 继往开来 锦绣前程
一篇《新诚成语赋》,聊作结语。
是为序。
2020年6月
第一主题单元 立德
一、成语积累
爱人以德 草偃风行 绝德至行 高风伟节 德高望重 弃恶从德 德配天地 尊贤使能 就正有道 厚德载物 果行育德 德重恩弘 大人无己 孝悌忠信 拾金不昧 泰山北斗 改过自新 进德修业
不计前嫌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二、成语释义
爱人以德
【出自】《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解释】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草偃风行
【出自】《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解释】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弃恶从德
【出自】唐·韩愈《刘统军碑》:“弃恶从德,乃与蔡通涂其榛棘。”
【解释】弃;抛开。抛弃丑恶信从道德。
就正有道
【出自】《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解释】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厚德载物
【解释】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果行育德
【出自】《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解释】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大人无己
【出自】《庄子·秋水》:“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解释】指道德高尚的人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不自私。
三、成语故事
故事一:
拾金不昧
【解释】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原文】秀才何岳,号畏斋。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译文】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于是把钱还给了他。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故事二:
不计前嫌
【解释】不计较以前的仇怨和过错。
【原文】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
【译文】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
改过自新
【解释】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译文】周处年少时,为人蛮横强悍,打架斗欧,为当地一大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于是有人便问周处: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猛虎蛟龙,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击毙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纷纷出来庆祝。结果周处杀死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不禁满面泪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吴郡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恰巧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并说:“自己想改正错误,可岁月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言。”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听后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
义结金兰 血浓于水 寸草春晖 范张鸡黍 北风之恋 比翼双飞 碧海青天 恨相知晚 莫逆之交 情投意合 琴瑟之好 心心相印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出自】《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解释】表示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比喻真诚待人。
【出自】明·崔时佩《西厢记》:“春闷好难捱,毕竟情深似海。”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文士传》:“少与孔融作尔汝之交,时衡 未满二十,融已五十。”
【出自】《后汉书·黄琼传》:“又黄门协邪,群辈相党,自冀与盛,腹背相亲,朝夕图谋,共构奸轨。”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那时我家的先父就和娄氏兄弟是一人之交。”
【原文】《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译文】西汉未年,王莽篡政,引起天下大乱,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群雄讨莽。公元23年初,刘玄被立为天子,刘秀任偏将军。王莽多次派兵攻打刘玄。在这些战斗中,刘秀屡立战功,被刘玄封为“萧王”。同时,刘秀与另一草莽英雄王郎也曾在今河北省中南部的滹沱河、滏阳河流城征战多年。打了不少胜仗。公元24年秋,刘秀率兵攻打民起义军于邬(今河北束鹿县东南),大破之,封降兵渠帅为列候。但降者并不很放心,担心刘秀是否出于真意。刘秀获悉这一情况后,为使其放心,便采用安抚之计,下令降者各归其本部统领其原来的兵马,刘秀本人则轻骑巡行各部,无丝毫戒备之意。这样一来,降者都信以为真了,只听他们经常三三两两地在一起低语:“萧王推已之红心,置他人之腹中,我们还担心什么?还不为他打天下,出力吗。”《后汉书·光武皇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将“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为“推心腹”成语,以喻真心待人之意。
故事二:
如兄如弟
【解释】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原文】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邶风·谷风》
【译文】《谷风》,妇人被丈夫抛弃,她迟迟不肯离去,对照自己的新婚之乐,当时丈夫对她的感情很深,如兄如弟一般,现在无情地抛弃,自己只好承受这无限的痛苦。
故事三:
如胶似漆
【解释】像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译文】西汉时期,邹阳与枚乘因吴王刘濞不听他们的劝阻,就投靠梁孝王刘武。刘武的大臣公孙诡因为嫉妒他们的才能,就诬陷邹阳,迫使刘武抓邹阳。邹阳在狱中给刘武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感于心,合于行,亲如胶漆。”刘武深受感动释放了他。
四、趣味成语
1.请在下面与人体及人体器官或者部位有关的名称中,选择一个填写在空格里,组成成语。
舌 躯 首 腹 牙 喉 发
骨 齿 头 眼
膺 脸 面
第三主题单元 安全
一、成语积累:
彬彬有礼 谦谦君子 谦虚谨慎 谦恭下士 敬贤礼士 不矜不伐 竭诚相待 敬贤礼士 克恭克顺 门不停宾 情礼兼到 屈高就下 屈己待人 屈尊敬贤 扫径以待 扫榻以迎 善气迎人 泰而不骄 婉婉有仪 温恭直谅
二、成语释义
居安思危
【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解释】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出现危险的可能;想到了出现危险的可能,那么思想上就能有所准备;思想上重视了,有准备了,则危险就不会出现。
防微杜渐
【出自】《元史·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
【解释】比喻在坏思想、坏事情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他发展。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的“苗头”,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被制止。“。
曲突徙薪
【出自】《汉书·霍洌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则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
【解释】是客人让主人把直的烟囱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搬离灶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却不听,时间不长,主人家果然失火。比喻只有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亡羊补牢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解释】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扩大损失。古语“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是说“吃一堑,长一智”;“前车已覆,后来知更何觉时”谓之“前车之鉴”。
长治久安
【出自】:《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解释】建立永远安定太平的政局,实现久安的关键在长治,长治才能久安。
抱薪救火
【出自】:《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解释】: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百密一疏
【出自】:清•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解释】: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避坑落井
【出自】:《晋书•褚翜传》:“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解释】:从坑边上躲开,缺落进了井里。比喻躲开了一害,又遭一害。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出自】:《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解释】:错误;谬差错。开头是错了一点点,最后的结果就会酿成很大的错误。
朝过夕改
【出自】:《汉书•瞿方进传》:“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解释】:早上的过错,晚上就改掉了。形容改正错误迅速。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木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解释】:殃:灾祸;池:护城河。城门着了火,人们到护城河里打水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
惩一儆百
【出自】:《汉书•尹翁归传》:“以一警百。”
【解释】:惩罚一个人,以警示更多的人。
创巨痛深
【出自】:《荀子•礼论》:“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
【解释】:创:创伤。伤口很大,疼得很厉害。比喻遭受重大的损害。
唇亡齿寒
【出自】: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出自】:《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亦作“预”。
【解释】:预:事先做好准备;废:败坏。做一切事情在事先做好准备就能成功,不这样就要失败。
三、成语故事
故事一:
曲突徙薪
【解释】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出自《汉书·霍光传》。
【原文】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弗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茂陵人徐福多次上书说霍氏将会有叛逆行为,应预先加以防范制止。假如陛下接受徐福的劝告,则国家就没有划出土地分封列候的费用,臣下也不会谋逆叛乱,遭受诛杀的大祸。现在事情已经过去,而只有徐福的功劳没有受到奖赏,希望陛下明察,嘉许其‘弯曲烟囱、移走柴薪’的远见,使他居于‘焦头烂额’者之上!”主人明白了,并把客人请了过来。
故事二:
防微杜渐
【解释】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典故】《后汉书·丁鸿列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他年幼无能,便由窦太后执政,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国家的军政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纂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司徒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便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不大时,早加制止,以防后患,这样才能使得国家长治久安。他在奏章里说:“‘杜渐防萌’则凶妖可灭。”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打算,于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太尉兼卫尉,进驻南北二宫,同时罢掉窦宪的官。窦宪兄弟情知罪责难逃,便都自杀了,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
故事三:
抱薪救火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想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典故】战国时期,秦国向魏国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魏国连连战败,被秦国占领了大片土地。公元前273年,秦国再次攻打魏国,魏国的情况变得十分糟糕。魏国的国君急忙召集大臣商量击退秦兵的办法。但是由于魏国国力衰弱,秦国的兵力比魏国强大好几倍,谁也想不出抵抗秦军的好方法。于是,大臣们只好联合起来劝魏王割让土地,向秦王求和。有一个大臣苏代听了大臣们的建议后坚决反对,他对魏王说:“大王,千万不能用这个办法,就算我们割让大片土地给秦国,也根本无法满足秦王的野心。秦王的最终目的是要吞并整个魏国,只要魏国还有土地,那么秦王就不会停止战争。我们这样一味地割地求和,就等于是抱着柴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虽然苏代的话很有道理,但是胆小的魏王还是害怕强大的秦国,于是同意了那些大臣的意见,将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后来的局势果然和苏代说的一样,贪婪的秦国根本不满足,又向魏国大举进攻,掠夺了魏国更多的土地,弱小的魏国最终被秦国吞并了。魏王没有采纳苏代的建议,通过割地求和来换取暂时的安宁,结果导致国家灭亡。这说明在解决问题时,错误的方法只能使危害扩大。
故事四:
有备无患
【解释】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而无患。”
【典故】春秋时,晋悼公当了国君以后,想重振晋国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晋文公一样,称霸诸侯。这时,郑国是一个小国,一会儿和晋结盟,一会儿又归顺楚国。晋悼公很生气,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鲁、卫、刘等11国的部队出兵伐郑。邻简公兵败投降,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计有兵车一百辆,乐师数名,一批名贵乐器和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女子。晋悼公很高兴,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魏绛,是你劝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国;八年来,我们九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现在我们和各国的关系,就象一曲动听的乐曲一样和谐。郑国送来这么多礼物,让我和你同享吧!”魏绛说:“能和狄、戎和好相处,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大王做了中原诸侯的盟主,这是凭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乐的时候,能够多考虑一些国家的未来。《尚书》里说:“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我愿意用这些话来提醒大王!”
四、趣味成语
数字乐园
1.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入一个数字,组成成语,并符合加减乘除运算
( )阳开泰
+( )根清净
————————————
( )宵云外
( )面玲珑
—( )味俱全
————————————
( )朝元老
( )年不遇
× ( )口莫辩
————————————
( )寿无疆
第四主题单元 勤俭
一、成语积累:
节俭力行 克勤克俭 开源节流 戒奢宁俭 细水长流
兴利节用 修旧利废 躬行节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勤能补拙 废寝忘食 兢兢业业
昧旦晨兴 日旰忘餐 夙兴夜寐 力能胜贫 起早贪黑
戴月披星 朝乾夕惕
二、成语释义
克勤克俭
【出自】《尚书·大禹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解释】既能勤劳地治国,又能节俭地持家,后泛指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克,能、能够。
兢兢业业
【出自】《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解释】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废寝忘食
【出自】《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
【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勤能补拙
【出自】公元825年,唐敬宗将杭州刺史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苏州是唐东南地区最大的州,地方事务繁杂。白居易上任后谢绝了所有的宴请,一心处理政务,很快就熟悉当地的情况,整顿吏治,赢得老百姓的好评。他认为自己生来笨拙只有靠勤奋才能来弥补。
【解释】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缺陷。
开源节流
【出自】《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解释】开:劝课;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戒奢宁俭
【出自】《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
【解释】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细水长流
【出自】清·翟灏《通俗编·地理》引《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解释】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
三、成语故事
故事一:
节俭力行
【解释】指生活俭朴,又肯努力躬行。
【原文】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译文】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身居高位,生活非常俭朴,从不讲排场,办事亲力亲为。在家吃饭只吃一份肉菜,家人也不穿绫罗绸缎,只穿布衣。他从不炫耀权势,居功自傲,说话非常谦虚,勤勤恳恳地辅佐国君。
故事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解释】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故事三: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解释】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
【原文】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
【译文】靠自然的力量生长之物是有定数的,人的力量创造之物也是有限度的。取用它们要有限度,使用它们要有节制,那么就时常能充足;取用它们没有限度,使用他们没有节制,那么就经常不能满足。人类要想在未来的世纪里与大自然和睦共处,共生共荣,应该珍惜每一项来之不易的资源,切莫以为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大肆浪费。
四、趣味成语
春风得意 黯然神伤 不寒而栗 暴跳如雷
不慌不忙 镇定自若 义愤填膺 张皇失措
郁郁寡欢 心花怒放
描写高兴、快乐的成语:
描写忧愁、悲伤的成语:
描写恐惧、惊慌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