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域小学:课题方案(新)
“‘乐活成语+’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昆山市玉山镇新城域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中国特有的成语,是中华文化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很多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传说或故事,探寻其源,是一个有趣的心路历程。成语朗朗上口,易学易用,内涵丰厚,适合儿童诵读、感悟、探究、积累、运用。利于儿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现力和个人修养。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成语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1915年版的《辞源》有云:“谓古语也。凡流行于社会,可证引以表示已意者皆是。”即,成语就是“现成话”。
以《中华成语词典(双色本)》为例,共收录成语5159条。不仅体量巨大,其内容也并非完全适应小学生。为此,本课题中的“成语”,特指适应小学学段特点、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作为语言单位的成语。
2.乐活
“乐活”,是我校的办学品牌。“乐”为“快乐”,“活”为“灵动”。“乐活”,快乐而有意义地活着。本课题的研究,意在让儿童通过学习成语,感知成语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享受成长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实现发展最优化。
3.“‘乐活成语+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就是依托中华成语,通过成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让学生在感受成语魅力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提高语言审美能力和情趣,在对成语文化内涵的理解中培养文化自觉,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丰富学生生活,拓展学生见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发展质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课题研究价值
(一)研究现状
中华成语文化研究会于2009年3月宣告成立,是国内成立的首个成语文化研究会,目前代表国内成语文化研究的最高水平。研究会由常州工学院教授莫彭龄担任会长,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担任学术顾问和特约研究员。
莫彭龄先生,早在1997年初次提出“成语文化”概念时就对成语文化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辞书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其后在《试论成语的文化研究》及《汉语成语新论》中确定了成语研究的基本框架,建立了成语文化的研究内容。
国外对中华成语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方面;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成语文化的研究、成语资源的整理与开发研究、成语分类的研究、成语辞书的研究等方面。而在“成语文化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处于个别学校初步尝试阶段,教材研究基本空白,课程架构研究尚无定型,教学模式研究还未突破教材中的成语故事教学范式,成语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研究还处在较为浅表的层次。
(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着力于构建与实施适合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成语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成语积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有如下两方面重要价值。
1.学术价值
开发成语文化校本教材;构建成语文化校本课程;研发成语文化教学范式;总结推广适应小学学段特点的关于中华成语文化传承的经验,探索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途径与模式新的突破。
2.应用价值
(1)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成语言简意赅、含义深刻,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是汉语词汇里极具生命力和表现力的部分。成语中有修辞,生动形象;成语中有故事,生动有趣;成语中有历史,源远流长;成语中有哲理,发人深省……成语中蕴含的思想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精髓。学生与成语结缘,亲近成语,体验成语,学习成语,运用成语,能充分感受成语的独特魅力,从而自觉自愿传承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提升儿童综合素质
成语语言华美凝练,读起来朗朗上口,是语言中经过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更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其内容涉及到思想、政治、军事、风物、人情等内容。学习成语,是对综合文化现象的探究、掌握、运用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汉语语言的认识、感悟和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的历史,深刻体会民族文化的特点和精髓,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乐活成语+”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是全员性的成语特色活动系列,不但能促使教师积极学习成语,提高语言修养,丰厚文化底蕴,充满儒雅的气息,而且能促使教师积极拓展教学内容,探讨成语教学新方法,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并在其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提高,从而提升专业水平。
(4)培育学校办学特色
本课题的研究,能彰显我校的课改理念和创新意识,使校园成为成语展示的博览馆、成语积累的学习馆、成语教学的研究馆、成语活动的游戏馆。校园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成语的痕迹,每一个角落都有育人的功能,校园可以成为一部博大的成语教科书,一个无声的成语课堂,素质教育得以扎实推进,学校独特的个性得以有效凸显。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发成语文化校本教材,构建成语文化校本课程,研发成语文化新的教学范式,总结推广适应小学学段特点的关于中华成语文化传承的经验,探索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途径与模式的新突破。通过研究,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内涵,给学生留下一段富有传统文化因子的成语记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健康的行为方式。推动教师在研究中加快专业成长步伐。
(二)研究内容
1.“乐活成语+”校本教材的研究
研究要点:成语教材体例的研究;成语教材内容的研究(含对成语辞书、成语文化、成语典故、成语分类、成语资源的研究);现有成语校本教材的比较研究;成语教材编写研究。
2.“乐活成语+”校本课程的研究
研究要点:“乐活成语+”课程目标的研究;“乐活成语+”课程架构的研究;“乐活成语+”课程评价的研究;“乐活成语+”课程实施的研究;“乐活成语+”课程实施与师生发展关联性的研究。
3.“乐活成语+”的教学研究
研究要点:国家课程凸显成语教学的研究;依托“乐活成语+”校本教材开展成语教学的研究;“成语教学”教学效度的研究;“成语教学”教学范式的研究。
4.“乐活成语+”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研究要点:构建物质层面校园成语文化的研究;深厚精神层面成语文化的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研究;传统文化进校园途径与策略的研究。
5.“乐活成语+”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研究要点:基础性成语积累活动的研究;展示性成语体验活动的研究;“成语+习作”的研究;“成语+日常生活”的研究;“成语+立德修身”的研究。
6.“乐活成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研究要点:成语课程开发、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关联度的研究;成语课程开发、实施对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促进作用的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经验总结与推广的研究。
(三)研究重点
本课题,拟以“‘乐活成语+’”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作为研究重点,依托构建实施“‘乐活成语+’课程”,明确课程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架构,建立规范可操作的课程评价,探索课程有效实施路径,整合统领其他研究目标,聚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服务学生优质发展。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及过程
第一阶段,项目准备阶段(2018年1月~2018年12月)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2.外出学习取经,总结先期探索经验,明确行动目标及内容。
3.搜集资料,开展文献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
1.编写“乐活成语+”校本教材。
2.构建“乐活成语+”课程体系,开展校本课程实施。
3.开展“乐活成语+”成语教学的研究。
4.开展“乐活成语+”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第三阶段,项目调整深化阶段(2021年1月~2021年12月)
1.完善成语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建设成语阅读吧、成语书法角、成语广场、成语连廊。
2. 通过课题展示、课题中期成果鉴定等形式,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深化研究。
3.总结已有经验,发表研究论文,部分成果规划结集。
第四阶段,项目总结推广阶段(2022年1月~2022年12月)
1.对本项目实施的过程性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实践经验,汇编实践成果,研究论文结集成册,宣传推广项目成果。
2.总结不足,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为深度研究和继续推进成语课程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属行动研究,将在成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遵循“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调整”的模型,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2.文献法
深入研究成语文献、成语文化推广文献、成语教学文献,寻找理论支撑,启发新的思路,比较其他研究成果,不断完善本课题研究。
六、预期成果
(一)阶段成果
1.编成成语校本教材。
2.汇编成语系列活动案例。
3.汇编成语教学研究论文、案例集。
(二)终期成果
1.构建“乐活成语+”课程体系(含课程目标、课程架构、课程评价、实施策略)。
2.成语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案例(方案)结集。
3.传统文化进校园途径与策略相关论文。
4.学生热爱以成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丰富成语积累,积淀文化底蕴,获得思想启迪,提高道德素养。
5.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深度发展,培育鲜明的办学特色。
七、条件分析
首先,学校的中华成语文化课程建设得到了政府、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已有两年多先期探索经验。学校有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人性化的校园布局,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我校青年教师本科率达93%,研究生率达13%,他们学历高、肯学习、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课题主持人费秋林,高级教师,教龄29年,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开展过多期苏州市、省级课题,已有三项顺利结题。核心成员石启海,一级教师,教龄28年,作为核心成员参加了省规划立项课题《“底色课程”的校本实践研究》,本课题已顺利结题并获省教科研成果奖。
第三,专家资源:我校是江苏省成语文化研究会会员单位,成语课程建设得到了莫彭龄(常州工学院文学院原院长、江苏省中华成语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建军(苏州大学教授、文学博士,省研究会副会长)、汪禄应( 常州工学院副教授,教育教学研究专家,研究会副秘书长)等专家的大力支持。
开展“乐活成语+”的实践研究,另有六个方面的保障:
1.共建保障: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茂小学小学(成语课程省基地校)结为共建单位,相互依托,同步共进。
2.组织保障: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分工和职责。
3.制度保障: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项目研究正常开展。
4.经费保障:每年预算单列,保证研究所需资金。
5.管理保障:建立项目研究台账资料;设立项目管理小组,定期检查实施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保障特色项目建设按计划开展,并及时调整工作方向,解决进程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定期邀请该领域专家组对课程建设作科学指导和论证。
八、研究分工
课题主持人:费秋林,全面主持课题研究,重点开展“乐活成语+”校本课程的研究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核心成员:
石启海,负责项目的调研,统筹项目的运作,撰写阶段性总结。重点开展“乐活成语+”校本教材和教学的研究。
陶霞鹰,重点开展“乐活成语+”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乐活成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朱晔,负责经费筹措、后勤保障。重点开展“成语+日常生活”的研究、“成语+立德修身”的研究。
周芸,负责收集项目研究过程及成果材料,如教师撰写的精品教案、典型课例、公开展示等。
王昊箐,负责宣传报道,安排与项目相关的专题活动。
黄静舒,负责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刻录光盘,电脑制作,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多媒体技术培训。